Web开发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ARVR加速消费电子成长
TUhjnbcbe - 2022/10/30 16:40:00
李从悠 http://www.ykhongye.com/zjll/

(报告出品方/作者:天风证券,潘暕,俞文静)

1.横向扩张+纵向整合成就精密制造平台型龙头

公司是国内精密制造龙头企业,产品、业务布局呈现多元化+垂直一体化特点。公司研发、制造、销售的产品主要服务于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电子和医疗等领域,综合覆盖零组件、模组与系统组装。公司成立于年,以电脑连接器业务起家,通过横向扩张+纵向整合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公司研发生产的连接器、连接线、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全球多个重要领域,同时公司基于对零组件、模组的综合掌握,以及在超精密制造环节的深度积累充分发挥垂直一体化优势,向下游系统组装业务延伸完善业务布局打开成长空间。

1)消费电子业务:

公司消费电子终端产品覆盖声学类(TWS耳机等)、智能生活类(5G路由等)、智能终端类(可穿戴手表手环等)、计算机配件类(扩充坞,智能触控笔等)以及各类有线与无线充电配件等。公司基于消费电子精密制造核心能力为消费电子终端提供连接线、连接器、马达、无线充电、FPC、天线、声学和电子模块等产品,产品线丰富多元。

2)通讯:

在通信及数据中心领域,公司深度覆盖了包括高速互联、光模块、散热模块、基站天线、基站滤波器等产品,公司通过技术深耕与产学研一体化的开展,目前已在部分细分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

3)汽车:

在汽车领域,公司专注于整车“血管和神经系统”,具体产品包括整车线束、特种线束、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和连接器、智能电气盒、RSU(路侧单元)、车载通讯单元(TCU)及中央网关等。

1.1.产品、业务持续扩张,业绩高速成长

产品业务版图持续扩张,短期扰动不改长期成长趋势。年公司实现营收亿元,归母净利润72亿元,-年公司营收CAGR=52.6%,归母净利润CAGR=51.3%,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36%,实现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和20年同期基本持平,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0亿元,同比下滑5.2%,整体来看,21年受到缺芯、海外疫情反复、原材料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干扰下,公司业绩承压,增速有所放缓。

消费电子类产品为公司业绩成长主要增长引擎。公司以电脑连接器产品起家,紧抓消费电子成长机遇(智能手机、TWS耳机等)+坚定围绕大客户拓展产品种类、丰富终端应用类型实现消费电子类产品营收规模的高速增长。-年营收CAGR高达79%,对公司营收贡献占比持续提升,由年的44%提升至年的88%。汽车、通信类产品稳健成长。汽车互联产品及精密组件、通信互联类产品及精密组件-年营收CAGR分别为28%、26%,年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1%、2.4%,目前占公司营收比重小。21年上半年在行业缺芯、海运物流等不利因素影响下,公司汽车业务积极把握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机遇汽车业务实现同比39%的营收增长。

整体盈利能力稳定,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受到产品结构变化小幅下滑。年起公司切入TWS耳机组装业务,销售收入充分受益于下游airpods销量的爆发快速增长,但是相比于传统的零部件、模组业务,组装业务的盈利能力较低,产品结构的变化使得消费电子业务毛利率小幅下滑。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5%/2.7%/6.2%/1.0%,同比变化-0.3pct/+0.2pct/-0.8pct/+0.5pct,整体费用控制能力保持稳定。年公司净利率为8.1%,同比增长0.2%。

1.2.坚定投资未来,蓄力长期发展

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为公司业务拓展提供坚实保障。伴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快速扩张,公司研发支出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年公司研发支出57.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21%。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在营收的比重在6-7%,在国内消费电子企业中占据领先地位,坚定研发积累为公司产品、市场、客户拓展提供坚实技术储备。截至年年报,公司拥有有效专利数件。

1.3.股权结构集中,子公司众多业务广泛

股权结构集中,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细分板块业务布局广泛。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王来胜、王来春兄妹,通过持有公司控股股东立讯有限%股权的方式间接持有立讯精密38.75%股权。

1.4.股权激励绑定利益,利好公司长期发展

股权激励绑定管理层、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利益,利好公司长期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年12月,公司通过了年股权激励计划,向名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授予.9万份股票期权,占授予时总股本的比例为0.74%,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35.87元/股。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绑定公司、股东和管理团队、核心技术(业务)人员三方利益,同时业绩目标的设立促进激励对象尽职工作,确保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利好公司长期持续、稳健、快速的发展。(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汽车业务布局深远,受益于汽车四化+体外公司协同

深耕汽车业务超10年,深度受益于汽车四化进入高速成长期。公司目前汽车业务外专注于整车”血管和神经系统“的汽车电气以及智能网联,产品包括低压整车线束、特种线束、新能源车高压线束和连接器、高速连接器、智能电气盒、RSU(路侧单元)、车载通讯单元(TCU)及中央网关等。汽车行业正处在由传统制造向科技制造转型的过程中,由单纯的代步工具发展为集娱乐、办公、消费等于一体的“车轮上的互联空间”。智能座舱创造丰富人车交互体验,ADAS和车联网渗透率提升加速汽车智能时代的来临。公司汽车业务将会受益于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引领的汽车*金十年。

2.1.主力产品受益于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市场扩容

公司汽车产品主要有汽车线束、汽车电器(主要是电源类产品)、连接器和结构件三大板块。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背景下,主力产品市场空间持续扩容:1)新能源汽车新增高压线束(V+)需求;2)汽车电动化+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升级+智能化新增高速连接器需求。

2.1.1.电动化带动高压线束需求

新能源汽车渗透提升高压线束需求,同时新能源车对于线束的输送能力、机械强度、绝缘保护和电磁兼容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新能源电动汽车通常使用高达V的或更高的驱动电压,比燃油汽车的12V电压高出很多,要求线束有更强的耐压性和密封性,以避免汽车遭遇碰撞后的高压线路短路而引发燃烧事故。此外,新能源汽车应用的是交流电机,电磁干扰较为强烈,新能源汽车线束的设计必须考虑电磁干扰性,以保证线束应用的可靠性。

新能源汽车中高压线束主要用途有:

1)动力电池高压电缆:即连接动力电池到高压盒之间的线束

2)电机控制器电缆:即连接高压盒到电机控制器之间的线束

3)快充线束:即连接快充口到高压盒之间的线束

4)慢充线束:即连接慢充口到车载充电机之间的线束

5)高压附件线束(高压线束总成):即连接高压盒到DC/DC、车载充电机、空调压缩机、空调PTC之间的线束。

新能源汽车中高压线束单车价值量约为元,按照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为万辆测算,预计年高压线束市场空间达到亿元。

2.1.2.电动化+E/E架构升级+智能化+网联化提升连接器单车价值量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改变显著提升单车连接器价值量。传统燃油车中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动力系统、车身系统、信息控制系统、安全系统、车载设备中,主要是低压连接器,单车价值量~0元,用量在左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的改变新增了高压连接器、充/换电连接器、高速连接器、线对线/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FPC/FFC连接器、母排等需求,单车价值量显著提升,纯电动乘用车-元,纯电动商用车-00元。

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沿分布式-域集中-中央集中演进,车载以太网应用程度加深,提升高速连接器需求。以太网在车载领域的渗透路径为:子系统→控制域→车内骨干网,域集中趋势下,以太网在车载通信应用深化。第一阶段的应用比较成熟,第二阶段处于研发中,部分OEM已经量产,第三阶段仍在预研中。汽车电子电气结构朝着域集中发展趋势下,域控和域控、域控之间数据传输体量明显提升,通信会采用以太网为主干,以太网在车载通信应用程度加深。控制域以太网通信主干提升高速连接器需求。1个控制域中ECU个数超过20个,ECU→DCU数据传输带宽要求提升,对于高速连接器需求增加。

汽车智能化带动传感器用量增加+数据采集精度提升,感知层回传数据量提升,但是自动驾驶对于时延极其敏感,数据传输带宽增加,新增高速连接器需求。自动驾驶分为三个环节,感知+决策+执行。感知环节主要是通过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红外夜视系统等环境传感器来收集环境信息。自动驾驶等级从L1到L5升级,对于车辆周围环境感知能力要求更高,搭载的传感器数量增加同时传感器采集数据精度提升,整体传输数据量显著提升:

1)传感器数量提升:L5级自动驾驶的车辆需要搭载10个超声波传感器+6个短距离雷达传感器+2个长距离雷达传感器+11个摄像头,传感器、摄像头等用量显著提升。同时在新能源汽车OTA升级模式+自动驾驶安全冗余要求下,整机厂或许更倾向于采取超额超前配置,及比当前自动驾驶等级需求配置更多的传感器,为摄像头、传感器等带来额外增量。

2)传感器采集精度提升,摄像头像素升级+激光雷达采集帧数增加,单个传感器回传数据量增多:

车载摄像头开始由万像素走向万像素。款理想ONE搭载1颗万像素前视摄像头,有效可视距离达米,识别角度°;智己L7、极氪也配备了万摄像头;威马M7则搭载7颗万像素摄像头;蔚来ET7的“Aquila”的超感系统甚至搭载11颗万像素摄像头。未来,更多的量产车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将会使用万高清摄像头。

自动驾驶用的激光雷达主要是多线激光雷达。多线雷达目前市场有4线、8线、16线、32线、64线、线,就是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通过电机的旋转,获得多条线束,线数越多,物体表面轮廓越完善,处理的数据量越大,对硬件要求越高;多线雷达主要应用在无人驾驶上,可以计算物体的高度信息,并对周围环境进行3D建模。

3)自动驾驶SoC算力持续升级,数据传输能力同步提升是芯片性能发挥极致的关键。数据传输连接自动驾驶的感知层和决策层,硬件维度上来看连接负责感知的摄像头、传感器和负责运算决策的自动驾驶SoC,自动驾驶SoC芯片算力仍然处于制程和算力持续升级阶段。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厂商Mobileye的芯片制程和算力持续升级。英伟达在自动驾驶芯片的布局上推出了DriveAGXXavier、DriveAGXPegasus以及DriveAGXOrin。年,英伟达发布了新一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OrinSoC,基于安培架构GPU集成,算力更是达到了0TOPS,可实现L5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汽车电动化+新能源车持续渗透带动汽车连接器市场回归成长。汽车领域是连接器最大的应用市场,年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达.5亿美元,占比为22.55%。19年起由于全球汽车销售疲软,汽车连接器市场空间缩减,年同比下滑3%,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下滑幅度进一步拉大,达7%。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持续渗透叠加新能源汽车单车价值量提升,汽车连接器市场将会重回成长。BishopAssociateInc预计年全球汽车连接器市场规模将达到.52亿美元,-年CAGR=7%。

2.2.国内新能源车崛起为国内连接器、线束厂商提供突围机会

2.2.1.汽车线束、连接器认证周期长,竞争格局稳定且集中

汽车线束供应格局稳定且以国外厂商为主导。汽车线束行业发展高度依赖汽车行业,大部分品牌车厂拥有自己比较成熟稳定的汽车配套体系,尤其以德系、美系、日系为代表的国际汽车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实施严格的考核评价,其长期以来对零部件的高标准要求使得汽车线束供应商与汽车企业的结合也相对稳定。目前,全球汽车线束市场主要由日本的矢崎、住友电气、藤仓,韩国的欲罗、京信以及欧美的莱尼、安波福、科仑伯格舒伯特公司、德克斯米尔、李尔等线束厂商主导。

全球汽车连接器以美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的厂商占据,市场份额稳定且集中。汽车连接器要求抗震动、抗冲击,具备出色的机械性能、传导性能和环境适应性。汽车连接器对接触面的材料稳定、可靠、正向力稳定,电压和电流稳定等要求更高,同时对连接器插入力、保持力和耐热性等物理性能有更高的要求。国外公司占有市场份额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其发展历程较长、业务遍布全球,同时汽车连接器型号更替周期长,连接器厂商资质认证严格。

2.2.2.国内新能源车崛起有望优先配套国内供应链厂商

新能源车持续渗透,国内车企表现不俗,新能源车领域参与度明显提升。据CleanTechnica公布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数据,年12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90.76万辆,再创历史纪录。年全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54万辆,同比大涨%,为历年最高涨幅。从年全年的累计销量来看,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位居第二、三名,两者累计销量分别为59.39万辆和45.61万辆;国内自主品牌、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在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表现不俗,在新能源车领域参与度明显提升。公司合作新能源车企奇瑞集团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排名中位列第18,销售9.91万辆。

2.2.3.线束、连接器长期布局把握成长机遇

12年收购福建源光电装拓展汽车线束业务切入日系客户,多年发展技术积累助力公司产品和客户拓展。依托公司良好的客户渠道,公司的低压、高压、高速的线束得以迅速地进入国内外一线客户供应链,积累了丰富的应用案例和客户认可。立讯精密此前已经切入宝马、奔驰等一线汽车厂商供应链。

连接器领域经验丰富,汽车连接器业务充分受益于连接器市场扩容+国内新能源汽车崛起。公司以电脑连接器业务起家业务逐步拓展应用领域至消费电子、汽车、通信领域,公司连接器领域经验丰富,根据BishopAssociates数据,年立讯精密连接器领域整体排名第6,消费电子/电脑与外围设备/电信与数通设备排名分别为5/3/3,均进入前5。公司有望凭借连接器领域的领先地位+长期布局抓住此轮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带动的连接器市场空间扩容+国内新能源车崛起配套国内供应链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高压、高速连接器均有布局。由立讯研发生产的千兆以太网连接器,采用全屏蔽双绞线缆连接结构,最高带宽20Ghz。可广泛的应用于中控,仪表,ADAS,域控制器等产品。同轴电缆MiniFrkra解决方案,为雷达,摄像头,传感器类产品提供了支持。在新能源高压连接器产品上,立讯从前瞻设计,产品设计,生产制造设计,原型设计,测试验证等环节都拥有一整套完善的体系。

2.3.集团业务协同+积极对外合作全面渗透智能电动汽车,掘金广阔赛道

2.3.1.集团业务渗透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协同效应助力成长

集团汽车业务渗透智能座舱、自动驾驶领域,业务协同效应助力公司汽车业务成长。集团汽车业务主要有BCS(立胜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所属母公司)、立景创新两部分。公司在汽车业务的布局集中在汽车电气及互联产品。BCS产品线主要集中在智能座舱、智能网连及自动驾驶。立景创新为全球领先的手机摄像头模组生产厂商,年获得TS资质,后续将为立讯汽车事业部和主机厂、tier1厂商提供各类车内外摄像头模组产品。

BCS(立胜汽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所属母公司),专注于人机界面(HMI)解决方案长达70年,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前身为德国采埃孚下属子公司TRWAutomotiveInc旗下全球车身控制系统事业部(BCS),年被立讯集团收购。BCS客户资源优质,拥有Ford、Fiat、GM、Volkswagen、Chrysler等合作50年以上的全球知名品牌客户群,与Toyota的合作时间也超过25年。此外,也开拓了BMW、Daimler、Honda、PSA、吉利、长安等新客户。

BCS在开关、集成电路控制面板、转向轴控制系统、进入系统、传感器等领域产品具备全球竞争力,同步协同母公司立讯集团跨足智能网联、自动驾驶类产品,全方位渗透智能汽车。未来产品线分为智能座舱、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三大类,其中智能座舱又细分为传感器、人机界面系统、控制、执行器,智能网连细分为天线、网关等,智能驾驶则分为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

自动驾驶领域:

1)ADAS摄像头:立讯在ADAS摄像头产品上,拥有量产经验丰富的项目团队以及核心开发团队,凭借子公司立景创新在摄像头模组产品上多年的积累,立讯拥有垂直一体化的镜头模组供应链,自动化产线及生产体系。立讯开发的:前向智能摄像头系统,环视摄像头模组,高精度摄像头模组支持从雷达融合,到感知,以及高精度多视域系统,满足低中高三个等级的智能驾驶需求。

2)毫米波雷达:在毫米波雷达领域,立讯拥有成熟的硬件设计能力以及业界领先的融合算法能力,以及标准化软硬件测试系统以及完备的毫米波雷达产线。其开发制造的前向雷达及L2+角雷达达到领先的目标输出质量。L1角雷达也达到了国内领先的报警正确率。

3)DMS:立讯围绕该产品开发的DMS控制器,可兼容4路摄像头输入,可实现DVR(行车记录仪)、DMS、OMS(乘客监测)、后排监测(遗留物品,婴儿,宠物等的识别与监测)。在算法上,立讯与国内外知名算法公司合作,拥有多种解决方案满足主机厂在信息娱乐域以及智能驾驶域中对于DMS的各类需求。产品独立于主机,可减轻主机控制器的负担,又能满足ADAS关于功能安全的需求。其带有独立的NPU,支持神经网络算法,并能提高产品的学习能力。结合立讯在摄像头产品上丰富的经验,可为主机厂提供完整的视觉域解决方案。

智能座舱领域:

立讯开发的基于MTK平台的智能座舱,拥有69KDMIPs的高算力,并可支持,中控娱乐屏、副驾屏、后排屏等多屏接入及互动,其仪表和娱乐系统主机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QNX,安卓),同时支持DMS,DVR,环视,RVC等多路摄像头的接入。其拥有的独立NPU可支持将DMS功能进行集成。同时芯片支持4Gbaseband,产品功能可涵盖Tbox的大部分应用(E-call除外)。立讯BCS在年3月12日与京东方精电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将在智能座舱,智能内饰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双方将携手推进车载显示和交互领域的产品创新,持续为汽车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2.3.2.合作奇瑞,跨界赋能整车制造

合作奇瑞跨界赋能整车制造,强化公司汽车业务布局,整车合资平台支持下公司有望加速成长为Tier1领导厂商。年2月11日,公司与奇瑞集团于芜湖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奠定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与奇瑞新能源拟基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合资公司,合作子公司拟采取甲方认缴5亿元持有注册资本的30%,奇瑞新能源认缴11.67亿元持有注册资本70%的股权结构。

借助奇瑞集团在新能源整车领域的深厚技术沉淀和终端品牌资源以及合资公司的设立,公司有望将多年来在消费电子领域积累的技术与客户资源进行跨界赋能,在整车合资平台作为前沿的研发设计、量产平台及出海口的强力支持下,动态入局、快速提升公司作为Tier1厂商的核心零部件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快速打磨、优化与放量,实现公司核心零部件的多元化和规模化发展,达到成为Tier1领导厂商的中长期目标,为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控股股东立讯参股奇瑞控股及关联方,集团与奇瑞控股利益绑定强化合作基础,有助于双方共同推进新能源车研发合作。公司控股股东立讯有限以.54亿元人民币购买青岛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权、奇瑞股份7.87%股权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权,交易完成后,立讯有限不对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及奇瑞新能源构成控制。《股权转让框架协议》签署前,青岛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46.77%股权,系奇瑞控股第一大股东。

我们分析立讯合资奇瑞的四个逻辑,2攻2守,易筋洗髓,质变源起:1)攻1,帮助N家公司造车的ODM,有望合作华为、小米等入局汽车领域的科技企业,23年底放量;2)攻2,若苹果在中国造车,公司通过汽车零部件+ODM提前布局打磨自身实力能够提高竞争力;3)守1,自身拥有造车出海口后,会加速Tier1业务的扩张,即使1)和2)不行,这也是对现有汽车业务的极大增强;4)守2,根据公司投资者投资者关系记录表,控股股东会以上市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在对公司有帮助前提下愿意将奇瑞股权转让给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亿收购奇瑞20%的股权,对应奇瑞估值为亿元,如果奇瑞上市后有溢价,这部分赚的市值是或将给到上市公司的。

奇瑞整车制造自主平台和“全系列+四五七”清晰的新能源技术规划体系在整车制造具有强大竞争力。奇瑞控股及其关联子公司于汽车行业深耕多年,在整车领域拥有完整的技术和产品研发体系,尤其在整车制造环节拥有独立自主平台,能够为奇瑞汽车及其他品牌商提供从整车开发到量产的综合服务,在业内具备强大、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领域,奇瑞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全系列新能源车用车研发体系和集成平台,建立起了“全系列+四五七”新能源技术规划体系,包括:

1)四大新能源整车平台——轻量化纯电动整车产品平台、插电式混动整车产品平台、电动四驱整车产品平台、超轻智能互联整车产品平台。

2)五大通用子系统——整车控制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PHEV动力总成、电驱动后桥。

3)七大核心技术——新能源整车集成、整车控制技术、电池管理和电池系统设计、PHEV系统设计、轻量化技术、智能互联设计、增程/氢燃料技术。

奇瑞新能源自主正向研发LFS纯电平台诞生爆款车型小蚂蚁,面向智能化推出绿色智能模块化技术平台

Life平台。LFS是奇瑞采用国际化“V字型”正向开发流程和整车产品开发体系,依托公司超级轻量化车身技术体系开发的纯电动平台,具备模块化,轻量化和性能化等优势。奇瑞新能源年推出了基于正向研发LFS纯电平台打造的小蚂蚁车型,拥有超轻量化全铝车身架构,三年产销售突破15万辆,成为A00级新能源汽车爆款车型。年8月奇瑞新能源发布面向智能化的专属纯电平台

life平台同时推出蚂蚁车型。新一代智能化纯电平台在电池、电驱、驾驶环节推进智能化。

奇瑞新能源新车型推出销量预计再上新台阶。小蚂蚁为奇瑞新能源销量最高的车型,年全年累计销量为7.5万辆,占奇瑞新能源整体销量比重70%以上。年12月正式上市的奇瑞QQ冰淇淋推出带动奇瑞新能源月度销量大幅增长,年1月奇瑞新能源销售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7倍,新能源乘用车销售31辆,同比大幅增长%,其中奇瑞QQ冰淇淋实现销售辆,占当月奇瑞新能源乘用车的比重为51%,累计订单超过7万辆,对整体销量拉动显著。

2.3.3.合作速腾聚创,激光雷达领域深度协同

与国内激光雷达龙头厂商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在汽车产业领域围绕激光雷达进行深度协同,完善汽车产业链布局。在RoboSense(速腾聚创)全面深厚的激光雷达技术积累和Luxshare(立讯精密)专业多元化智能制造能力加持下,双方整合上下游优势资源,深度融合产业能力,持续创新,从技术研发到精密智造,全方位打通业务壁垒,创造产业链深度融合、优势企业强强联手的全新模板。

速腾聚创为全球领先的智能激光雷达系统企业,第二代智能激光固态雷达量产交付形成行业领先优势。年上半年,公司第二代智能激光雷达M1经过一系列严格的车规测试,完成了SOP版锁定和车规级量产,并成功交付客户,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车规前装量产交付的第二代智能固态激光雷达,获得了来自比亚迪、广汽埃安、威马汽车、极氪、路特斯、嬴彻科技、挚途科技等企业的众多乘用车和商用项目定点订单,覆盖超跑、轿跑、SUV、重卡等各类车型。年,速腾聚创拿下了超过40款车型的前装量产定点订单。

2.4.多地密集布局汽车业务产能,汽车业务做大做强可期

公司长期耕耘消费电子领域,快速搭建产线、灵活调配生产经验丰富,产能瓶颈不是限制公司汽车业务成长的关键因素。公司21年起多地密集布局汽车产品产能,包括湖北麻城、安徽宣城、江苏盐城、河北保定等地,我们认为充分印证了公司发展汽车业务的长期信心,以及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带来市场空间扩容+国内新能源厂商崛起带来的线束、连接器国产化机遇+集团业务协同效应+公司积极对外合作背景下,汽车业务迎来快速成长新机遇,做大做强可期。(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3.积极布局AR/VR,受益于新一轮创新周期加速成长

3.1.巨头入局,元宇宙内容+硬件或加速发展

元宇宙是整合多项新技术而产生的下一代虚实相融的互联网综合体,基于VR/AR,脑接口等扩展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体验,利用AI与数字孪生技术产出场景内容,再由区块链技术搭建经济体系,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社交系统上密切融合,并且允许每个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和世界编辑,同时遵循交易自主、产权明晰等经济规律。元宇宙的核心内涵包括五点,即虚实融合、以用户生产内容为主体、具身互动、统一身份、经济系统。

按照Beamable公司创始人JonRadoff提出的构建元宇宙的七层模型,从体验场景到底层技术分为:体验(Experience);发现(Discovery);创作者经济(Creatoreconomy);空间计算(SpatialComputing);去中心化(Decentralizition);人机交互(HumanInterface);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

巨头入场,元宇宙产业生态建设加速。Facebook宣布公司新品牌名称Meta及进*元宇宙计划,元宇宙建设成为公司主要目标,计划5年内转型为一家元宇宙公司。其他科技巨头有望跟随加速相关产业生态建设。Meta意为“超越”和“元”,取自“Metaverse”(元宇宙)。这个概念起源于尼尔·斯蒂芬森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雪崩》,指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设备以另一个身份生活在一个与物理世界分离但始终在线的平行数字世界,这个世界有着持续发展的文化内容和经济系统,同时能满足个体除了进食与睡眠外的一切生活需求。

AR/VR设备是元宇宙重要的物理入口,提供显示与虚拟的连接,是相应软件生态落地的硬件基础。元宇宙包括五大技术底座,网络连接、虚实界面、数据处理、认证机制和内容生产。拓展现实包括VR(虚拟现实)、AR(塔强现实)、MR(融合现实)。VR提供沉浸式体验,通过全面接管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动作捕捉来实现元宇宙中的信息输入输出。AR则在保留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叠加一层虚拟信息。MR通过向视网膜投射光场,可以实现虚拟与真实之间的部分保留与自由切换。机器人通过实体的仿真肉身成为连通元宇宙的另一种渠道。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正在成为科技巨头争夺的焦点,目前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但是距离技术落地仍然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AR产品发展呈现轻量化+价格亲民化+内容生态逐步丰富的趋势。AR技术发展演进至今,已有53年历史,从最初大型机到头盔,再到眼镜式产品。特征在于∶便携度越来越高;减重明显;价格愈发便宜。从内容供给端来看,AR应用从*事、艺术、媒体,逐步渗透至大众娱乐消费品,比如游戏。科技巨头(苹果)加码AR领域,使得全民消费级AR设备呼之欲出。

AR产品形态尚不成熟叠加价格较高,消费级市场尚未成熟,未来成长空间大。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年数据显示,该市场的全球出货量不到11.5万台,总收入为1.66亿美元。81%的头显出货量是面向企业的。一旦预期中的消费级头显问世,这一市场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年,消费级AR头显的全球出货量将超过5,万台,总收入将超过亿美元。届时,预计消费者和企业市场份额将完全对调,86%的设备出货量面向消费者,仅14%面向企业。

3.2.Oculus出货千万拐点已至,消费级VR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

Oculus出货千万拐点已至,内容和生态有望迎来爆发式成长。截至年11月,Meta已经出货0万台Quest2。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曾在年OculusConnect上提出0万VR用户是公司为VR开发者打造可持续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当设备跨过“0万用户”门槛后,能够有效带动消费者认知提升,吸引更多的内容开发者入局,内容和生态系统就会呈爆炸性增长。Oculus应用每天有万活跃用户,用户并非只是设置了一次应用就卸载,而是仍在积极探索VR世界。

得益于元宇宙热,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探索VR世界,催生出人们对虚拟世界的好奇。根据Apptopia和SensorTower的最新数据,Oculus(Meta旗下用于控制VR头显的配套app)在圣诞节当天登上appstore免费下载榜榜首,超过TikTok。它登顶也表明MetaVR头盔成为节日期间最受欢迎的科技礼物。SensorTower的数据显示,从年12月23日至29日,Oculus应用程序达到万次下载。

3.3.苹果第一代MR设备有望于22Q4推出开启新一轮消费电子创新周期

3.3.1.苹果第一代MR设备推出对于元宇宙硬件意味着什么?

苹果在消费电子领域一路高歌,11年定义智能手机、10年定义平板电脑、15年定义智能手表、16年定义TWS耳机,苹果第一代MR设备能否重新定义VR/AR设备,引领AR/VR新一轮

1
查看完整版本: 立讯精密研究报告ARVR加速消费电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