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Web3探测器」的第19篇文章
提到人工智能,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高科技。高科技不假,但现在的应用有点变味了。
比如用人工智能识别你的喜好,给你推送更多的广告;比如计算外卖骑手的能力,把送餐时间要求压缩得越来越短;还比如通过你使用办公室电脑和手机的情况,识别你的工作状态。
Web3作为分布式体系,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也都是创造者,带来的是真正的普惠人工智能。
Web3时代需要怎样的人工智能?
数年前来势汹汹的「人工智能第三轮浪潮」,几乎让我们相信AI会在世界范围内开启颠覆式变革,然而「开始总是分分钟都妙不可言,谁都以为热情它永不会减」。
当潮水退去,人工智能的「第三春」,似乎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变化。
大数据、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开始「赋能」各行各业,最开始,AI所代替的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工作,例如批处理文件、数据分析等等。
但随着时间推移,越多越多的研究者希望赋予它「灵魂」,从工匠成为艺术家。
1.由人工智能生成的NFT,还能够算艺术品吗?
在去年,NFT成为了加密市场最受欢迎的分类,销售额达到亿美元,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产品,「数字藏品」成为它最「畅销」的分类。
无论是CryptoPunks还是无聊猿,都是以动漫NFT与memeNFT为主体而存在,这也让它有了一定的技术门槛,你至少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艺。
而人工智能的介入,或许能够改变这一切,在NFT生成领域,实现真正的「众生平等」。
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你也可以拥有自己的智能生成NFT,而你需要做的,就是通过AI算法来训练模型。
这种madeinAI的艺术品,已经成为NFT艺术品类中相对更新的类型,它的灵魂来自于人类的一个idea,但AI却可以让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落地,这种体验真正实现了「创作自由」。
这种人类与AI合作的形式,的确让人十分上瘾,以至于让著名的和菜头先生都玩得乐此不疲——看来每个人都有着渴望成为「甲方」的潜质。
以AI生成艺术公司ArtAI开发的Eponym为例,只需要通过一些描述性质的文本,你就能够生成出自己的NFT艺术品,这种去中心化的艺术形式,无疑揭示了NFT和Web3的本质,它们与机器学习、计算机和代码密切相关。
这些作品会被铸造到OpenSea,第一个Eponym项目便创造了一夜售罄的成绩。
除了艺术品以外,三位摄影师开发的Metacapes也让「计算摄影」成为现实,它基于全世界各地拍摄的照片,通过描述文本来生成新的摄影作品,你甚至可以创造出一座虚拟的冰山,经过大量训练,最终的输出结果完全能够逻辑自洽。
人工智能生成NFT开始影响艺术家和收藏者,作为指导者,艺术家们会通过数据收集、写代码、或者创建主题来展现灵感,它的结果往往具有深层抽象思维。
这种机器和人类共同创造的艺术,却能够给我们带来频率一致的谐振,谁又能说它不是艺术品呢?
2.人工智能驱动的虚拟生命,元宇宙中的「原生公民」
元宇宙中需要更多的虚拟生命,他(它)们是这个新世界中的「原生公民」。比起UI,模拟出的类似真人的虚拟人形象更能让大多数人有「沉浸感」。
他们拥有人的外观、性格,能够通过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甚至能识别「外界」环境,和人互动交流。
你也许想到了游戏世界中的NPC,事实上的确如此——不同于以往只能一遍遍重复台词的NPC,虚拟人技术作为元宇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人技术融合了包括云计算、5G、人工智能、区块链、3D渲染、语音识别等技术,他们往往拥有丰富的语料库,能够根据具体场景来进行对话。
起码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