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996下,他们的故事
TUhjnbcbe - 2024/3/24 17:38:00

年3月27日,“.ICU”(“工作、生病ICU”)的项目在GitHub上传开。程序员们抵制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制度。一周之内,诸多互联网巨头先后上榜。“.ICU”成为GitHub上最受欢迎的项目,15天后,“.ICU”星数达到20万,位列GitHub排行榜第二,有人称“,ICU”为“GitHub星数上升最快的项目”。舆论将这个项目定义为“程序员的一次反抗”。

工作制,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中午和傍晚休息1小时(或不到),总计工作10小时以上,并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的代表,显示出了当今中国极速发展的互联网产业背后,IT行业现实而残酷的市场竞争。而这种工作制实际上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本文通过展现三位互联网工作者的故事和“.ICU”发展的相关事件,希望对我们深入理解国内相关行业从业者工作现状提供参考依据。

全文字,阅读约需16分钟

记者

赵雪松周凌峰刘浩岚

图片

周凌峰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

王世昕

编辑

赵雪松

指导老师

胡睿

“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零壹(化名):在北京工作的女IT工作者。年3月28日,正式向原公司递交了辞呈。

我在这个“”的职位上工作了差不多有一年了,这一年来一直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所以找到跳槽的机会就立刻辞职了,利用间隔的一周时间去俄罗斯自由行,回来后精神饱满准备投入新工作。

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主要从事Web前端开发,每天从早9点一直熬到晚9点,偶尔清闲时晚上8点左右就能下班,可一旦忙起来就完全没点儿了。刚进来的时候领导跟我说“”最多只持续几个月,可是我在的这一年里工作制度没有变过,最紧张的一个月里甚至每天加班到凌晨1,2点,每天早上坐地铁的时候感觉自己是麻木的,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图片源自网络

我第一次提出辞职的想法是入职一个月后,领导打感情牌挽留我,给了我两周的无薪假,我回老家待了两个星期,纠结了一阵以后就想通了,接着回来工作。

而真正下定决心是在今年年初,某天晚上我和我的男朋友谈论未来的时候,一下子冒了冷汗。我想到了同组里面一个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做Java的男同事,他们加班更狠,近乎于“”,上班时候眼睛里没有一点光彩。他们之中大部分人背着房贷,有的还有家庭孩子,不敢轻易掉链子,公司怎么安排他们怎么做。而且那些人工时太长,根本没时间学习和提升,技术已经和市场脱节了,房贷的压力又让他们不敢裸辞,跟陷进泥沼一样。

然后我又想想我自己,领导一句话就要加班,每天一回到家就累瘫了,特别疲惫,感觉就像有只《哈利·波特》中的摄魂怪在我身边如影随形一样。我男友说他每天晚上睡觉都能听见我在小声叹息。

我还年轻,趁没陷进去,赶紧溜吧。

▲零壹辞职后评论“.ICU”

程序员的脑力工作是很累的,不仅要写代码,改bug(意为程序漏洞),还要理解客户各种需求,以及和负责其他环节的人沟通。但有时候公司一点都不为员工考虑,这次“.icu”事件算是我们程序员们的一次集体申诉。前几天很多企业家都为“”辩护,在那些人眼中,工作和工资很多时候是公司“施舍”给员工们的,所以员工应该感恩戴德,拼命工作。但人不是机器,人是有生活的,需要休息。工厂里的机器持续运转不养护就会旧掉,坏掉,最后的结局只能是扔掉再买个新的。

而且这不仅仅是工资的问题,公司应该多体恤员工们的感受。现在就算给我一个月5万的工资,我也不想回到以前那个岗位上。

现在我的工作是“”,待遇也比从前好一些,我觉得自己太幸福了,但也有点儿担心,现在的幸福会不会在哪一天也突然消失了呢?

“企业文化做得好,工作效率会很高”

小斌:届本科毕业生。去年得到了杭州某互联网公司实习机会,进入“前端开发”项目组工作,到现在已经工作将近5个月。

还记得我们公司在年会上宣布“”工作制之后,话题爆出的那几天,我们员工也在聊这个话题,但也仅仅是把它当作闲聊趣闻而已。其实,公司内部实行对“”体制的实行并没有那么严苛,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恐怖”。

▲图为黄龙万科的写字楼。星期五的晚上,杭州西湖区黄龙万科的写字楼,灯火通明。记者观察到小斌所在公司的工作厅约有半个足球场大,两百多张银白色磨砂办公桌子上都摆放着公司统一配置的黑色戴尔办公台式电脑。“”的体制下,才八点的办公厅中理应满是员工的大厅中,却鲜有员工的身影。

▲星期五晚8点,小斌所在公司工作区

实际上我们实行的是“”,“”是公司有紧急情况时会加班一天,而且在宣布“”之前,公司算是杭州市内最后一批“”企业了。其实工作时间弹性是很大,时间分配也很自由,工作压力相对我之前的实习公司也小了很多,没有那种“官逼民反”的感觉。

今天人不多,因为公司规定,如果手头没有紧急的任务的话,星期五下午是可以提前2个小时离开公司准备自己的周末计划的。像我自己没有家庭负担的员工会选择继续留在公司里,学习一下前端编程或者做些自己的闲事,这里的办公学习的环境也挺好的。

▲小斌所在公司休闲区。在18层的休闲娱乐区里面,摆放着自动售货机、健身器材、按摩椅和街机游戏机等,还有一台专业斯诺克台球桌,有几位职工正在打台球,台球桌的边上是一面白色的企业文化墙,上面是用员工团建和家庭照拼接起来的“YOU”。墙边的是两个磨砂玻璃装修的办公室,那是小斌刚进入公司面试的地方,空闲的时候是作为员工用来休闲打牌、玩手游的场所。

▲正在休闲区打街机游戏的员工

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做得很好,公司规定每周三下午有“家庭日”,让员工陪陪家人,每个月有单位组织的团建活动,每年有一次集体出门远游的机会。在四五个月的工作时间里,我参与了户外活动、密室逃脱和晚餐之类的共四次公司组织的团建活动,今年的三月份我们公司还集体飞往重庆学习、旅游。

▲有赞公司休闲区的文化墙

在两个月工作之前,那时候我还是个大四的学生,自己的毕业设计还没有完成,公司给我批准了两个月的假期去完成自己的设计,并调整状态准备投入工作。

有工作强度很大的时候,但是说起来还好,毕竟还年轻,偶尔加班什么的也可以接受,岁数大了真就熬不动。前几个月,我所在的项目组完成了一个公司重要项目,两个月完成了半年的工作量,得到了公司的季度冠军。那个时候所有组员都在加班加点的完成分配的任务,可以说都在为尽早完成目标努力。十二点回家是常态,回家洗漱一番后,近乎凌晨一点躺在自己的床上,不过五分钟就睡着了。

公司对我们员工也很体贴,如果前一天晚上工作到太晚的话,第二天晚来上班也没问题,大家都会理解的。反观之前所在的公司会强制要求加班,延长工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缩短项目周期,但长期下来肯定是不行的,大家的情绪也都非常消极,都在抱怨,效率太低了,而有赞这边同事之间交流比较多,大家都各安其分,热情高涨,效率就很高。

其实IT行业吃的是青春饭,年龄在竞争力上占很大比重,大部分年龄大的程序员对设计灵感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确比不过年轻的应届生,我了解到的IT公司很少会录用30岁以上的程序员,35岁以上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录用的。作为“码农”(程序员自嘲,意为编码的农民),在30岁左右有两个选择,要么做高管,要么转行创业,说到底也是因为市场的淘汰机制比较残酷。

据我所知,现在的各种公司,特别是IT私企,奉行“”的原则,也就是前20%优秀,中间70%良好,末尾10%淘汰,谁都不想成为那个10%,就得为业绩、学习新技术努力,做前端开发是需要经常学习新技术的,每半年需要去学习新的专业技能,公司也是会给我们时间和经费去外面交流学习之类的。我的桌上、家里也总会备着几本编程书,有空的时候就翻翻。

(编者注:记者来到了小斌的工作区,发现他的桌面整理得很整齐,电脑旁桌子上摆立着几本编程的专业书籍,高弹性织布靠椅上挂着一个颈枕。)

我作为新人并从自己的出发点来看,其实“”反而让自己在周末的工作中向前辈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有更多提升自己的机会。但作为程序员群体来讲,我也可以理解“,ICU”的发起初衷,因为这是民间发起的,也算是代表了中国广大程序员的利益,大家都希望能够为自己所在的群体多争取一些利益,这本身没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我并不希望互联网行业的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ICU”引发的一系列事件可以推动劳动法的改革,甚至成为一个今后广大程序员,甚至广大劳动群体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依凭。

大家对于“”的抵触主要还是在工资待遇方面,做12小时却只能拿8小时的薪水肯定是会有不平衡的,但其实程序员的资薪水平在各行各业中算很高的,而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公司支付高昂的加班费不太现实的,近年来经济不太景气,企业想要提高竞争力总要想些办法。工作制不能说正确,但也要看企业具体的安排,如果公司方人性化一点,其实给公司多创造一些效益的同时也能锻炼自己,可一旦“”成了死规定,强制员工必须在公司待够12小时,那公司的员工们一定会有抵触情绪的。

既然大部分公司不愿意给员工进行给予加班费补偿,与其员工费劲地声援争取却争取不到,我认为更合理、更容易实现的的处理方式是公司能给加班的员工送一些福利,比如送一份水果、暖心夜宵之类的小福利,这样员工的抵触情绪可能不会那么大。

▲有赞公司内部的小零食售货区

“我努力坚持了半年,最后还是决定离职”

赵滚滚(化名):30岁,曾在IT私企任职,目前在武汉的一家国企从事大数据开发工作。月薪1.2万元。转战国企后,如今的他生活节奏相对比较正常,闲暇还可以和女友出门游玩放松,正如赵先生所言,“工作和生活如今都可以兼顾”。

我大学刚毕业那会儿就进了一家北京的IT私企,那里奉行的就是标准的“”制度,处在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每天脑子里只想着两件事——上班和下班。

那时候我们小组一共有5个人,在一年内完成了2亿元销售额的技术支持,加班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但是公司既没有给加班费,也不给我们增添成员,唯一的福利是加班后回家的打车费用可以找公司报销。

最严重的一次,由于项目的任务量太大,我连续工作了30多个小时,回家的时候一坐到出租车上就立刻睡着了,到家后被司机喊了一分钟才醒来。

▲图片来源自网络

有时候感觉压力大到自己快撑不下去了,就打电话给我的父母,他们对我说刚进入社会都不容易,要学会坚持。我努力坚持了半年,最后还是决定离职。

辞职的原因挺多的,我觉得最主要的是,我的付出没有得到等价的回应,心里受了委屈,对那家公司有些失望。

IT行业技术更新换代是很快的,工作之后,我每年都要学习一门新的计算机语言,学习速度比大学时候学编程要快得多,这个速度是被逼出来的,因为我们的任务是有工期的。面对新的客户需求,必须先去学习新技术,并且要保证按时交工。

有闲余的时间我会打一下游戏或者和朋友出去自驾游。最喜欢的还是跑步,从大学开始没事的时候我就会去学校操场跑步,现在我也会每周去健身房锻炼,当作一种解压的方式。做IT其实算是脑力劳动了,我每次加班越累,就越需要去跑一阵,那天晚上会睡得比较香。当然了,熬夜之后肯定是跑不动的。

今年的大环境不好,而且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裁员,这时候大家发现在“”这种制度下,年纪稍微大一点的程序员肯定在竞争力上比不过年轻人,被淘汰的压力很大。以前我只要更新简历,就会有很多公司联系我,但近来就比较少了。

“.icu”并不像很多网上的人说的是“拿着高薪还不满足”。中国的IT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了,像我这样30岁左右的IT从业人员在国内不是少数,我们承担了很多行业的责任,现在想要平衡一下家庭和事业反而都成为一种奢侈了吗?

的确,效率高的企业实行“”可以多做很多事情,但那样我们也只是企业家实现盈利目标的工具。至于磨洋工的“”,效率反而会更低。对于这种制度,我觉得正常人都不会认可,只是每个人抵触的理由可能不一样。

程序员是站在互联网背后的人群,可能我们掌握了这个时代比较重要的生产资料,我们的呼声也更容易进入这个时代。因此我们才更应该勇于发声,维护属于劳动者的权益。我想这也是“.icu”真正的意义所在吧,毕竟来到人世间只是每天加班加班,挣钱挣钱,无法感受世界的美好,那样也太无趣了吧。

《劳动法》VS.“”工作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下简称《劳动法》),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ICU网页提到了根据劳动法,遵守“”工作时间表的员工应支付其基本工资的2.倍,而不是单纯靠什么“报销打车费”、“免费宵夜福利”来抵扣。

人民日报在4月14日发表的《崇尚奋斗,不等于强制》中表示:“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依靠员工的汗水,更要激发员工的灵感;不仅要让员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发员工更高效的工作;不仅要靠加班工资的激励,更要让家人的陪伴、身体的健康、意义的饱满也成为工作的奖赏。”

▲部分网友评论

《中国家庭健康大数据报告()》显示,与年数据相比,年一线城市白领中高血压患者平均年龄下降了约0.8岁。

据不完全统计,有七成白领有过劳死的危险;每4个人中就有1人肥胖;中国皮肤病患者超过1.5亿人;中国青年近视率世界排名第一;中国每年猝死人口超过55万;每天约有人确诊癌症;中国肠胃病患者1.2亿人;慢性病死亡占死亡人口的86.8%......

上班族们健康状况因为加班,熬夜通宵,饮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出现越来越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传统意义上的老年病。年轻群体普遍的“亚健康”状态呈现进一步恶化趋势。

“.ICU”事件汇总

编后:目前网上关于“”制度的讨论仍没有确切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讨论的过程,是观点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也同样是促使社会反思和调整的过程。在此期望国内工作制度将进一步合理化,为劳资双方提供沟通与和解的契机。

1
查看完整版本: 996下,他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