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人们总在不停地质问Web3.0到底是什么?然而及其所代表含义的相关争论非常激烈,观点也琳琅满目。想要更好地去理解Web3.0,就必须从互联网的进化开始展开,而这段进化就是Web1.0到Web3.0升华的过程。
表面上来看,互联网是由世界上能够联网的计算机所组成的。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设备,各式各样运行的软件,通过互联网的神通帮助我们进行导航、查找和利用资源内容。早期,大多数网站都是静态的固定页面,而到达Web2.0时代后,这时,即时通信、社交媒体、电子商务、网络支付等交互性应用遍地开花,用户可以在这些平台上自己创作内容。页面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而改变,博客和百科等概念使用户能够自由创建新内容。
然而2.0时代,不少批评者开始质疑那些大型“科技”企业对当今网络的主导地位,这些企业打着提供免费服务的幌子,实际上做着收集人们私人数据,并利用这些数据获取巨大利润。虽然这些企业确实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交互平台,但平台上所有内容都变为数据,数据也归平台所有,创作者没有数据所有权,也无法享受相关权益。
于是在无数人的渴求中Web3.0的概念诞生了,人们希望建立一个更安全、更分散、更自主的网络,并能够提供目前缺失的隐私、可扩展性和安全性。但也正因Web3.0尚属于一个概念性的产物,因此其定义非常模糊,比如“将互联网转化为数据库”、“向人工智能进化”、“向3D进化”、“万物互联”、“开放身份与技术”、“智能应用程序处理”等。
但我们能够确定的是Web3.0概念的出现正在引起人们的兴奋。毕竟用户所创造的数字内容所有权和控制权都归属于用户,用户所创造的价值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与他人签订协议进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数字内容不仅是简单的数据,而是用户的数字资产,更应该得到资产级别的保障。
那么如何对数据进行保护呢?用户通过私钥把数据写在底层区块链上,相当于让用户有了“数据钱包”,有了这层保护,别人看不见也不能随便拿走。“契约”的技术底座,无疑能弥合发展与信任之间的沟壑,解决网络信任的问题,极大地促进网络上的一切商业繁荣,从而催生更多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
但Web3.0也不乏批评者。毕竟其涉及“分散金融”,而不需要银行,但如何监管它并保护消费者免受欺诈?也许这将涉及“去中心化的自治组织”——虚拟公司更像计算机程序,而不是遵循特定*府制定的规则。也许它会使用“自主权身份”,即你用加密安全的“可验证的凭证”来证明你的身份。并且由于它非常依赖加密货币,而加密货币很大程度上集中在少数玩家手中,且由大型技术公司主导,这就不免再次回到Web2.0的困境之中。
因此如今人们真正希望的Web3.0,是与区块链无关的,它真正的目的是确保互联网上的每一个资源都可以被计算机识别、追踪和阅读,成为一个意义巨大的网络,即语义网络。最终去中心化,让每一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个人数据,并可以准确选择谁可以访问。
Web3.0将真正成为平等、自由、安全、共享的信息渠道,但遗憾的是科技公司也因此很难共同步入这个愿景。希望Web3.0能早日到来,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主角。
文:创业天下——俊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