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是现在最新的“技术流行语”之一,人们认为这种分布式的新型网络将会是万维网发展的下一阶段。万向区块链蜂巢研习社此前也推出了“构建更好的Web3”系列直播活动,从底层技术到顶层应用均有探讨。本文是一篇Web3.0的入门级指南,通过阐释Web3.0的含义、挖掘与其息息相关的历史,昭示Web3.0对商业的影响。没来得及看此前蜂巢研习社直播的朋友,下文将带你从头了解Web3.0。
互联网简史
基于年以来互联网技术的先进性与局限性,Web3.0的构想在近些年突飞猛进。为了了解Web3.0,我们必须先了解它的前身——Web1.0和Web2.0。
Web1.0
Web1.0是万维网最初的版本,而静态网站则被认为是全网Web1.0的起源,用户可以通过静态网站搜索并获取网页上的信息。有专家指出,Web1.0是“只读”的网络,因为用户不能与网站内容进行互动。
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Web1.0也曾轰动一时。例如,个人能够在第一时间简单、便捷地在线检索出所需信息,商家则可以通过在网上留下电子足迹向潜在的消费者进行宣传。然而,人类不会满足于此,并致力于推动互联网的下一次迭代。Web2.0在21世纪早期开始兴起,随之而来的是网际网络的繁荣,以及脸书、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在后年时代创立。
Web2.0
Web2.0是Web1.0静态网页的进阶版,用户可以与网站上发布的内容进行互动。你可以上传视频至YouTube、在脸书上发布照片或是在你暗恋对象发布的照片下面进行评论。Web2.0的出现带动了内容创作者经济,人们可以通过创作和分享诸如博客、视频、播客等内容,并从他们的创作性工作中获得收益。
从数据隐私问题开始,Web2.0也像Web1.0一样,很快就暴露出一些不足。过去,用户愿意用个人数据来换取企业免费提供的在线服务,而提供服务的公司可以出售或使用他们采集到的海量用户数据,来提高企业效益。企业赚取了数十亿美元的利润,却没有向用户支付过一分钱。
不仅如此,数据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增加了数据被盗的风险。如果黑客成功入侵企业的数据库,就可以盗取海量用户数据并用于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年的领英、年的雅虎和年的MySpace都曾出现过数据库被入侵的情况。
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微软这五大科技公司的垄断趋势也不利于互联网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谴责这些科技巨头通过抑制竞争、暗箱操作限制用户选择的同时,也越来越渴望能够建立一种更接近于TimBernersLee初衷的新型网络。
Web3.0究竟是什么
Web3.0并非解决Web2.0缺陷的最终方案,但它纠正了许多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中发现的问题。万维网的创建者TimBernersLee在年发布了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与我们今天的网络完全不同的版本。Web3.0正是起源于此。
去中心化
Web2.0将数据存储在中央数据库中,但中央数据库存在许多弊端。例如,使少数企业成为科技巨头并掌控市场,使用户数据和网络面临风险等。而在Web3.0中,数据以“区块”的形式存储在区块链上,计算机或服务器作为“节点”分布在庞大的区块链网络中。单个节点无法拥有链上所有的数据,促进了分布式访问,从而实现了多个故障点容错。
无需许可
你可能无法接受需要得到许可才能使用网络,毕竟脸书、Reddit、WhatsApp等互联网服务都是可以自由使用的,这就是困扰现代思维的控制错觉。但事实是,科技巨头决定着我们如何使用这些服务。
譬如说,小明是一个想要获取在线服务的用户。首先,他必须提供个人敏感数据,然后提供服务的企业才会核查他使用这项服务的请求。其次,如果小明居住在某个特定的地区或是拒绝提供敏感数据,那么他就有可能被禁用某项服务。
在Web3.0的世界里,你只要按下一些按键,就可以无需许可地加入任何网络,不用再为了使用某项服务而牺牲隐私或改变位置。
安全
相较于其同胞Web2.0而言,Web3.0是一个更安全的选择。例如,去中心化使不怀好意的人难以获得大量数据。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拥有更强的控制权,他们可以决定是否要出售有关其使用网络的信息,或保持匿名。
Web3.0将如何影响商业
Web3.0采用了区块链技术,该技术也为数字化权益、智能合约和Dapp提供了动力。如果你对区块链有所了解,你就能明白为什么Web3.0对各行各业来说都意义重大。以下是Web3.0对企业的一些好处:
实现互操作性
许多应用程序都是绑定在某个特定的操作系统上的,例如苹果iOS的应用程序不能在谷歌的安卓系统上运行;同样的,可以在Linux操作系统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可能就无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目前,企业必须创建不同版本的软件来适应每个操作系统。Web3.0通过在区块链上运行的应用程序(Dapp),利用能够点对点连接的服务器解决了这个问题。Dapp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运行,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扩展性。
保障数据安全
以前,人们能够接受以个人数据来换取在线服务。因为他们并不在意这些数据将被如何使用,或是谁会使用这些数据。但现在不一样了,人们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