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Web30互联网文明的第二次攀登
TUhjnbcbe - 2023/9/17 19:16:00

撰文:林森;编辑:站长

出品:ECO新势

欢迎分享

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授权

最近一段时间,谷歌、Meta、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发布的财报普遍不及预期,而代表美国科技股"核心资产"的纳斯达克指数更是大幅下挫。表面上看,是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对科技股产生了压制。然而从更大的范式看,其实是以Web2.0为技术底座的互联网文明大厦将倾。

从Meta到网飞,主流互联网应用几乎都在面对用户使用时长降低甚至流失的困境。对于失去了业绩高增长"光环"的巨头们来说,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刻。所以我们看见,Facebook喊出allin元宇宙,网飞对一直抵制的广告业务松了口,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科技公司的口号喊得多么响亮,"改变"和"转型"的力度其实非常有限。Meta对元宇宙的预期无外乎是在VR设备里植入更多广告位,网飞更是直接"背叛"了以用户订阅模式驱动商业增长的初心,转向了自己的对立面。

这些"亡羊补牢"的策略没能引起投资者的兴趣,也没能挽回用户流失。因为根本原因在于,后Web2.0时代的数据霸权等问题动摇了用户对互联网平台的信任感和积极性。互联网文明需要一次彻底的自我救赎,来重返快车道。

毫无疑问,Web3.0就是新的航向。

-01-

Web2.0,信任链条的膨胀与崩溃

回看整个互联网乃至人类发展史,是一个不断重塑信任链条的过程。

从苏美尔神庙里用来记录债务关系的泥石板,到亚历山大图书馆。这些中心化、实体化的"搜索引擎",原本是供少数权威人士使用和分配的特权。是印刷术的普及实现了信息革命,让普通人绕过"祭司"、"主教"等"信任节点",拥有了直接获取知识文化的途径。Web1.0更是让信息获取的效率到达极致:人们只要拥有网络环境,就能通过门户网站了解到最新资讯,借助搜索引擎打开最全面的百科全书。

随着这扇"新世界大门"被打开,衍生出了两个非常尖锐的问题。

一方面,Web1.0时代的互联网巨头拥有了过于强大的信任权限。数亿用户的争相涌入意味着,巨头们可以为流量定价、引导用户的行为,按照对自身最有利的方式来划定准入门槛。以至于,用户开始有了一种"楚门世界"式的负面情绪,而互联网开发者们也逐渐失去了创新动力——无论怎样创新,都是在为几大流量入口打工。

另一方面,初代互联网用户在不断成长,他们有意愿,也有能力成为互联网世界的共创者。而他们却没有得到相对应的权限,只能扮演着低参与感的"看客"。

于是,以Web2.0为名的一次互联网"去中心化"探索自此展开。新兴产品团队将内容创造、数据权利进一步下放给用户,让用户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见闻感想,在互联网没有"标准答案"的空白领域书写历史、创造记忆。当然,这些应用的开发者也享受到了发展红利,他们无需再向巨头们购买流量和推荐位,而是通过用户的集体智慧创造出新的流量。

用户的高频使用让这些产品拥有了更多、更高的数据权限,APP们的占用内存更是在10年里增长了超百倍,一座座大型数据中心在海底、戈壁滩拔地而起,成为能与石油输出国媲美的新能源中心。

一开始,这些平台借助大数据和用户的信任不断优化产品,以AI、智能算法创造出"不搜即得"的产品体验,进一步提升了知识获取、在线娱乐效率。用户们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生活半径从两点一线延展至无限远,无论是想扩展人脉、在线娱乐还是学习先进知识,都可以在应用市场找到主题鲜明、功能强大的App来实现。

随着Web2.0的蓝海被染红,事情发生了变化:头部应用为了巩固市场地位开始无节制的透支用户的信任,甚至滥用起资本优势和数据权限。比如,以免费策略抢夺用户,将市场自由竞争变成了纯粹的资本竞争。再比如,通过大数据杀熟等方式谋取不当利益,又或者过度索取用户隐私权限,让商业化包裹的算法左右用户决策。甚至连竞技游戏的匹配功能中都加入了平衡算法,忽略用户体验过度追求"强弱平衡"来保持游戏日活。

故事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一个个"去中心化"而成的产品回过头拆掉了"梯子",并致力于把自己打造成规模更大的中心化节点。这种践踏用户权利,无节制透支用户信任的行为最终引发了负反馈: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抵制某些跨国应用的声音,并出现了主动关闭信任授权、拒绝被大数据驯化的运动。就连手游圈也刮起一阵"摆烂式上分"的妖风,试图用这种方式对抗算法。

虽然有为数不少的人乐在其中,但他们深知Web2.0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也在有意识地收回自己的信任授权。

好在,新的数字文明火种已经出现。

-02-

Web3.0:数字文明的"第二次攀登"

Web2.0是一次以信任、共享、公平为名的"攀登",但这次攀登没有解决"中心化"的根本问题。Web3.0,就是一次更有野心的"去中心化"攀登行动。

年,柏林的Web3.0峰会上对Web3.0给出了一个鲜明定义,并逐渐成为行业共识:"Lesstrust,moretruth",少点信任多点真相。

用苏格拉底的洞穴理论也能解释Web3.0的不凡意义:Web2.0犹如一个巨大的山洞,用户们常年身处其中已经习惯了"世界就是这样"。Web3.0就是要推倒这些认知惯性,用最纯粹且牢不可破的信任纽带邀请全球用户重塑数字文明,孵化出前所未见的产品形态和用户交互方式。

答案是,你可以把这个宏大设想视为一个开放世界,而那些正在朝Web3.0努力的科技公司就是一群各怀理想、抱负的首席架构师。

近年区块链技术在金融、*务、能源、民生等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欧科云链副总裁张超看来,区块链技术是支撑Web3.0与元宇宙的底层技术之一,它带来的核心变化在于,在基础层上,使用分布式技术以及共识机制,通过密码学手段实现数据的存储和验证;在应用层方面,结合5G以及物联网技术,可以做终端设备的数据采集、数据传输与数据逻辑规则验证。

区块链技术的日渐成熟,催生出越来越多有意愿"上链"的新项目和新场景。这些参与者的涌入,让Web3.0有了聚沙成塔的可能性。

-03-

Web3.0的发展4要素

年达尔文意识到,最早的生命形式或许诞生在一个"很热很小的池子里"。这一猜想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为"原始汤"理论:即,一个包含特定化学物质的"池子"为生命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同样,Web3.0的繁荣或许也需要一个起到催化作用的"原始汤",分别为全员平权、信息平等、数据共享和安全底线。

全员平权是区块链乃至Web3.0的基石原则:在这种机制的约束下,平台滥用数据权限、以算法引导用户的行为被扼杀在摇篮里。例如,欧科云链就在应用中产出了大量共识算法,建立起稳定、公正的链上秩序。有了这套链上版的"梧桐协议",参与者们才会有意愿参与到后续的共建当中。

信息平等则让Web3.0原住民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学习和探索。在电影《头号玩家》中,有一个可供所有人查询资料的哈利迪图书馆。许多公司设计了区块链浏览器为载体,用户可以轻松通过浏览器的模块和图表工具掌握链上数据,随时了解这个全新世界的动态。

数据共享是最具进步意义的一个创新方向。众所周知,小区电梯间、公共区域的广告收益应该归用户所有,互联网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数据价值也该归用户所有。Web2.0的局限性也在于此: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工具为平台方所有,用户在"数据维权"方面几乎无从下手。

真正的Web3.0的产品则重在无条件向用户分享"数据权",避免"大数据+算法黑箱"的收割行为。

安全底线是拥抱监管、保证用户权益的必要边界。尤其是在Web3.0野蛮生长阶段,市场参与者必须在激发用户活力的的同时防止投机行为和灰色地带的产生。

凯文·凯利在《失控》一书中描述过一个蜂群迁徙的场景:在完全去中心化的环境下,成千上万的蜜蜂通过"投票"寻找更适合的栖息地,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当用户权利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和回归,互联网文明也将在可持续的信任环境中不断创造新高峰。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Web30互联网文明的第二次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