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焕超腾讯研究院研究员
一
从“微笑符号”到表情包的跨越
:-)
这个由冒号、短横线与半个括号的组合,是人类拥有互联网之后的第一个表情符号。尽管与现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表情包相比,这个符号并不显眼,但它却为人类的虚拟交流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这个表情符号的缔造者是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斯科特·法尔曼教授。年9月19日,他通过将ASCII码中的字符组合,在电子公告板上输出了这样一串字符:-),用来表示人类微笑时的面部表情。
彼时的法尔曼可能并不会认为自己是在创造历史,但他的举动确实具有开创性,由文字字符长时间统领的在线交流场域,因这三个符号的组合形式而打开全新的想象力空间。自此以后,凡是在支持ASCII编码系统的计算机上,人们都可以使用这个符号及其延伸出的其他表情符来丰富语言表达、传递某种情绪。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此基础上,日本的颜文字(kaomoji)以更为复杂的ASCII字符形式创造了更丰富的表情组合,比如生气(ノ\`⊿)ノ、不屑( ̄\_, ̄)。颜文字吸纳了以日语为主的多种语言文字中的符号,方向也转变为横向,组合形式更为多样,因而能够呈现的表情与肢体动作也变得更加细腻和丰富。
年,日本运营商NTT推出一款新型传呼机,可以在发简讯时配备像“爱心”这样的表情符号。这款机型一经面世就获得年轻人市场的青睐,而其成功原因正是因为这些表情符号。意识到这一点的NTT便趁势开发出世界上最早的Emoji,一种12X12像素的表情符号,并且应用于电子邮件和通信应用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
Emoji来自于日文えもじ的读音,指的是能够代替文字的符号或动画。与初代表情符号相比,它的样式与颜色更加丰富,也就承担了更丰富的表意功能。当然,Emoji能够流行的根本原因还是带宽速度以及硬件性能的提升,促使表情由字符组合转向图形化。
年,iPhone手机横空出世,为了打开日本手机市场,苹果公司将经典Emoji小*脸表情加入到IOS系统的输入法中,自此,Emoji随着iPhone的火爆而火遍全球。年,《牛津词典》将“笑哭”的Emoji表情评为年度词汇,可见其受欢迎程度之高。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颜文字还是Emoji,都仍然处于“表情符号”的范畴,而且制作Emoji需要遵循复杂的格式要求,有一定技术门槛,因此大多都是由专业生产者来进行制作。
真正实现由表情符号向“表情包”的过度,还需要将时间线拉到WEB3.0阶段。此时,互联网的运作逻辑开始由网站向用户提供单向图文信息的模式,转变为网民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为主,网民的自主性程度提高。同样关键的是,经过长时间的陶冶,图像制作技术门槛不断降低,人们可以自行制作表情包。
于是,网民自制的表情包开始大量涌现,表情包也就发展到颜文字、Emoji之后的第三个阶段,即不局限于静态的抽象表情拟图,而是采用动态的以及图文相结合的方式来建构表意更丰富、代入感更强烈的对话场景。
在这一阶段,表情包也经历了由PGC为主向PGC、UGC并存的转变历程,开始时是“兔斯基”系列、“阿狸”系列这类表情包占据主流,由平台专业生产者提供,较为复杂且以动态为主,后来就是人人自制、以“暴走漫画”系列为始端的UGC阶段,当然PGC依旧占据一定的比重。UCG表情包形式简单,通常是一张图片加简短文字的形式,但因为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并且生产迅速,因此逐渐成为了主流。
图:“兔斯基”系列表情包来源:网络
当表情包的生产主体逐渐走向多元,表情包被赋予了人际交流时情绪表达之外的更多功能,此时才进入到表情包的全盛阶段。
仔细观察表情包发展的历程,其实是与硬件介质条件牢牢绑定的。由表情符号转向表情包、形态不断丰富的过程,恰恰是技术介质不断发展的过程。
表情包的呈现形态始终受到硬件的限制,但每一代互联网使用者总是能够在硬件限制的触顶部分,尽可能探索超越单一文字表达的交流形式,不断丰富虚拟交往中的情绪传达手段。在这种张力的驱动下,表情包才一步步演化成为今天的样貌。
二
对“社交临场感”的漫长追逐
一个关键问题是,表情包究竟为什么能成为我们的虚拟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要从我们的日常交流说起。
语言是思想的界限。很多时候,语言和文字并不能完整、准确表述我们心中所想。为了克服这种“交流的无奈”,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往往会辅以表情、手势、肢体动作来做补充,表达更多信息,而交流的双方也会借助这些要素来理解对方话语的含义。
由这些语言之外的要素构成的“语境”,对于信息意义的诠释起到了关键的限制作用。举例来说,当一个人赞美你时,他的表情是艳羡的,动作是正面的,无疑会强化赞美的意涵;但如果他的脸上不由自主流露出不屑的神情时,你就很难相信他的赞美之词是真诚的。
但这种交流方式之所以能够实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面对面的日常交流中,信息是与信息传递者绑定在一起的,我们既能够听到他说的话,同时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