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E浏览器退役登上热搜,有网友表示“一个时代结束了”,也有网友表示“喜大普奔”。部分用户对于IE浏览器即将退役表露出了些许担忧,例如一些考试报名网站如何登陆?还有网友指出:以后工程师写代码终于不用兼容IE了。
众说纷纭,但IE的没落是不争的事实,据相关数据显示,IE在全球台式电脑浏览器市场上份额不到2%。
虽然中国浏览器市场起步晚,经过多年发展,也诞生不少浏览器品牌。但从技术层面讲,国内目前还没有诞生一个自主研发的浏览器内核,一些国际巨头,如谷歌仍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IE的退出则给中国网民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同时也引发了国产浏览器何时能够突围的思考。关于国内是否有必要进行浏览器自主研发,以及IE浏览器退役所带来的不兼容以及安全性等问题的应对,雷峰网与PC浏览器事业部总经理杭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对谈。
作为一个年就加入的老兵,杭程从一开始做技术到做产品,在浏览器领域深耕了11年。他表示:“IE的退出,对于中国市场的上下游环境还是产生一定影响,而对于用户主动使用影响不大。”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PC浏览器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了86.60%,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4.25亿。
杭程认为,IE退市对中国市场的浏览器用户使用的格局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对基于IE开发的网站会产生一定影响。
IE浏览器退市“后遗症”
浏览器的故事虽然是从年的网景浏览器开始的,但是统治时间最长、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微软的IE系列浏览器。风头最盛的时候,达到了95%市占率。虽然微软表示:“Edge浏览器已经非常成熟,完全可以替代IE浏览器。”但是在兼容性方面,IE还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浏览器领域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领域,IE浏览器的普及性,导致很多网站开发者做的页面还是针对于IE特殊的标准。另一方面,谷歌的生态保护性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基于谷歌的API接口并不支持,因此大多数开发者还是基于IE进行开发。
随着IE浏览器的退役,为基于IE内核开发的网站和应用留下了隐患。
杭程告诉雷峰网:“Chrome完全支持匹配HTML5标准,但是IE相对来说有些脱轨”。对于Web开发来说,支持HTML5,可以实现免插件的视频、图像动画、本体存储等多种炫酷而重要的功能。举例来说IE支持的window.showModalDialog()等API,谷歌就不支持。如果未来IE也不支持了,那么基于IE所开发的网站都将面临兼容性的风险。比如网银、ActiveX控件不能用,那么网银的登陆、支付就会遇到问题。
另外许多*府的网站都是基于IE内核开发的。所以在IE宣布退役后,也有一些网友提出担忧: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网站等此前需要用IE浏览器才能打开的网站,以后该怎么登录?
那么,确实需要用IE浏览器才能打开的网站,特别是对于IE深度绑定的企业,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应对这次“退役事件”呢?
杭程建议网站或企业及时自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工作”他解释,如果是按照HTML标准写的代码,应该问题不大。但像银行、网银等深度绑定的应用几乎都面临“重做”。
杭程同时表示,尽管如此,企业级用户也不必太过担忧。即使IE不能用了,目前国内一些平台厂商也已经具备技术能力和储备,为企业争取更多的时间,度过缓冲期,平稳更新版本。比如杭程掌舵的浏览器,其机器程序可做到自动识别,为缺乏自查能力的企业级用户和开发者提出修改建议。据了解,此前的XP系统退出还有windows升级等,也帮助做了漏洞补丁和升级,为海量企业级用户争取更多网站修改的时间,避免遭遇攻击。
重复“造轮子”的究竟有无必要
事实上,很多国产浏览器依然在使用国外浏览器的内核。也就是说,国产浏览器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那么到底有必要自己开发浏览器内核吗?
在雷峰网的采访中,曾有技术人员表示:研发一款成熟的浏览器内核,代码量在数千万至上亿条之间,而且至少需要名熟练工程师,花费5年以上,成本将高达数十亿。
如此高的成本,如果不基于现有的内核进行开发,反而重复“造轮子”这件事究竟有没有必要?
首先需要明确,浏览器和浏览器内核是不同的概念,浏览器指的是Chrome、Firefox、Safari、Opera等,而浏览器内核则是Blink、Webkit、Gecko、Trident等。Trident内核也普遍被认为是IE内核,但是其也是微软收购其他公司再修改代码所开发的;Apple基于开源引擎KHTML自己改出了Webkit内核。而Webkit也备受软件行业青睐,就连谷歌chromium内核也是基于Webkit修改的。
再来看我国浏览器的研发情况。据了解,国内企业一开始大都是基于IE浏览器内核开发,然后又基于IE和Webkit双核开发,最后都转用了Chromium内核,
浏览器内核是否值得自主研发,杭程认为要分两个方面看待:一方面,在应用层面,中国也已经做了本土化的功能,而且目前看来做的还不错,像就支持双内核,兼容IE和谷歌;另一方面,在内核层面,从0到1做一个新内核进行PK,其必要性有待评估。
有一种判断是,在国内,只要解决浏览器卡脖子的关键问题,就可以暂时规避避免重复造轮子。而浏览器卡脖子的关键不在内核,其中一个“卡点”来自根证书信任问题。
“如果有一天国外厂商不再给我们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