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代码运动”是几千年以来驱动技术创新的核心原则的演变:
不断对以前仅一小部分人可用的过程工具或介质进行公民化拓展并通过此倍增人类创造的潜力。
各个领域的公民化运动
在印刷机问世之前,批量生产书籍的唯一方法是手工制作,这使得传播信息和知识不仅很慢而且昂贵。一本羊皮纸的《圣经》在中世纪可是土豪才能拥有的资产,相当于一座葡萄园的价格。
书籍如此昂贵,你还会为中世纪大部分人是文盲而感到惊奇吗?
然而年印刷机的发明以崭新的方式大规模生产和发行新文本成为可能。现如今,如果你想让文字发布到世界各地,只需要敲击几下键盘即可。
随着这些基础技术的公民化普及,世界范围内的出版数量与日俱增(配图为年中每万人中新书的出版数量增长)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音乐和电影领域,技术及其使用方式对人的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过去我们需要专业的录音棚以及价格昂贵的录制设备才能进行相关创作。
如今更多的数字化分发渠道、线上流量的剧增、自媒体平台的兴起(BiliBili、抖音、youtube等)以及公民化设备的技术跃迁(移动手机的摄像头质量在过去几年有了大幅度提升)让人们可以在没有太多前期资源的情况下依然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在B站,每天有10W条视频被发布,而在youtube上,每天上传的内容可以连续播放80年。这里面90%的内容都是通过手机拍摄的。————《影视飓风》
人们使用某种媒介的机会越多,我们越容易获得这种机会、创造力、产出和创新。
那么在“软件设计开发”这个领域,历史会重演吗?
软件研发的历史
回答前面的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一下软件工程的大致发展历程:
1、汇编时代(年—年)
“远古时代”的软件是通过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0和1组成(二进制数字)。因此,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为计算机编写程序。
2、高级程序语言时期(年—年)
该阶段软件开始使用高级语言(与之对应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被称为低级语言)编写,高级语言的指令形式类似于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不仅容易学习,方便编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
在这个时期,进行软件编写工作的人开始被称为:“程序员”。
3、结构化程序理论设计阶段(年—年)
该阶段处于结构化程序设计理论,伴随着的是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大幅度的提高。因此需要编写一种程序,使所有计算机资源处于计算机的控制中,这种程序就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atabaseManagementSystem)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计算机科学家在联邦德国召开国际会议并正式提出了:“软件工程”这个名词。
4、结构化程序时代(年—年)
这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有:C语言的面世、Macintosh机的可视化图形界面彻底改变了人机交互的方式、Pascal及Modula-2等基于结构化规则设计的语言面世。在这个时期,更多用途的软件逐渐面世,例如文字处理、电子制表、数据库管理软件等。
5、大发展阶段(年—至今)
万维网(WorldWideWeb)的出现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时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逐步代替了结构化程序设计,成为最流行的程序设计技术。这个时期,Microsoft公司的崛起让软件工程进入到了大发展阶段。
开发模式的大升级下依然存在的问题
完善的系统软件、丰富的系统开发工具、商品化应用程序大量出现以及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极大的降低了软件研发的门槛和成本。
从国内的研发生态角度看这个趋势,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则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