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作者的世界
艺术创作者是美的发现者,也是表达者。他们总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将所发现的、体会的东西表达给世界,以寻求共鸣。
艺术创作者的多样角色
艺术创作者,世界的观察者。马斯洛《动机与人格》中指出,艺术家与科学家都必须执行同一道命令“必须认识整个现实”。故有西默尔说:“科学家看见某物是因为了解它,而艺术家了解某物是因为看见了它。”因此,艺术创作者总是世界的观察者,不断地在世界中发现所要表达的事物。
艺术创作者,亦是情感引发者。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情感是被引发的,爱则是主动地发生。情感靠人而活,人却靠爱而活。”人,本为情感动物。在面对世界时,通常会表现对于多样刺激下而做出的反应。因此,人在看到美景或被事物所触动时,经常会流露出个人情感。艺术的表达,则为情感的表达。因此,艺术创作者是情感的引发者,一般借用自己的作品来达到多人的情感感染。
艺术创作者,亦是时代的记录者。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云:“时运交移,质文代变”。从理论上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时代总是影响着社会文化群体心理结构的转变,进而影响着艺术的变化。换言之,艺术创作者也是社会人,其个体的心理结构必然受大环境时态动局与思想观念所影响。
全新范式下的艺术创作者
怀特海德说:“当你得到一个新的模式,一个新的范式时,当有了一种新的观察方法,老的说法有了新的定义。”
当区块链技术与艺术融合,使得艺术传播有了新的形式。在这样全新的范式下,艺术创作者做出了全新的适应。一,在表达内容上,更加注重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创新,并在这种创新中融入了艺术创作者对于自己个性的表达;二、在形式选择上,表达的方式更加多样。表现方式有了:从平面到3D、从静态到动态、从音频到视频等等的多样性变化;三、在区块链技术下,实现了对艺术鉴赏系统优化。传统艺术鉴赏系统为:“艺术创作者—艺术作品——艺术鉴赏”,因此形成了“创作者——艺术作品——鉴赏者”的指向性关系。在Wed3.0时代下,这样的指向性关系依旧是不被更改的。只是在区块链技术下,加速了这一系统的发生速率,并进一步通过区块链技术“确权、不可篡改、唯一性”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艺术创作者与鉴赏者的权益。
艺术鉴赏
如今处于知识付费的时代,对于版权的保护已然是颇受重视的。区块链技术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艺术创作者创作成果的认同,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搭建版权体系化的重要手段。#热议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