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开发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Web30已来重塑互联网全新生态 [复制链接]

1#

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了,过去的年,见证了太多历史,俄乌战争,美国加息等等,但如果说科技界的大动荡,那势必是Web3.0给全球带来的技术创新。

何为web3.0?

通俗的说,web3.0指的就是“去中心化互联网”。目标是建立一个不受谷歌、Facebook、腾讯、百度、推特等科技大公司主导的互联网,即终极目标,摆脱大型互联网控制,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去中心化。单看简述可能很人都难以理解这个概念具体的含义,下面我将从通俗的角度来讲讲web3.0。

01Web3.0是下一代互联网方向

总结网络的历史,Web1.0是万维网的第一次迭代,它主要是由静态网页组成的,人们只能被动地获取信息,网站给什么信息我们就只能得到什么信息。

Web2.0在1.0版本上做了很多迭代,但同时还拥有很多无法用补丁修复的问题,比如不同的互联网平台处于竞争的考虑不能进行数据共享,互联网用户输出的内容流量难以进行定价变现等等。

Web3.0就是基于web2.0上改进,甚至可以说是颠覆。Web3.0是多个服务方基于一套通行的标准和技术接口,提供用户浏览、搬运、创建、推荐,甚至基于基础服务进行二次开发,提供新功能的多种权限,用户可以凭借一种身份识别方式打通自己在多平台的数据,也可以将在一个平台的资产和信息转移到另一个平台。

因此有人说,Web1.0是广播互联网,Web2.0是交互互联网,Web3.0是价值互联网。

02Web3.0离实现还有多远?

Web3.0的导火线源自于脸书改名为meta。之前这个消息一出,行业动荡,元宇宙概念也是这个时候大热,然而脸书改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之前的经营模式和成长模式已经无法继续高速盈利,因此扎克伯格想通过加快转型元宇宙新业务来弥补公司的成长价值,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财报显示,meta新业务部门收入相较于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一半,从5.58跌至2.85亿美元。但亏损则几乎增长了一半,从去年同期的2.63美元扩大至3.67亿美元。

Meta新业务推行不成功最大的原因是Web3.0的基础技术目前是不成熟的。当前Web3.0的实现需要四大基础设施:跨链技术、去中心化身份(DID)、分布式储存以及隐私计算。

跨链是指通过一个技术让价值跨过链和链之间的障碍,进行直接的流通。就如同世界的本质一样,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世界逐渐连成了一片,人们知道了地球是圆的,知道了原来世界上还有肤色各异的人种,也知道了还有那么多未知的生物。那么对于区块链世界,跨链技术则成为了该领域的“哥伦布”,将区块链世界不断的连成一体,从分到合。

DID(DecentralizedIdentity)是用于身份管理的框架,在不依赖集中化运营服务商的基础上,用户能够掌握控制属于自己的数字身份以实现去中心化的身份生成、识别和验证。DID数据身份的数据包括个人身份和隐私数据(比如浏览记录、交易记录和基本信息等)。

去中心化身份(DID)是互联网上的一个地址,用户可直接拥有和控制。围绕DID与区块链技术,已有许多项目建成DID生态系统,DID作为Web3.0的基础设施之一初显雏形。

目前Web3.0最大的投资机遇便在于分布式储存这一环,分布式存储是一种数据存储技术通过网络使用企业中的每台机器上的磁盘空间,并将这些分散的存储资源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设备,数据被分散地存储在企业的各个角落。“云计算”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分布式储存的含义,AWS、微软、阿里、腾讯、Google等云厂商均已布局分布式存储技术,中兴通讯、紫光股份子公司新华三、浪潮信息等也为各厂商提供分布式存储通信设备。

总结来看,Web3.0当前仍是一个炒作概念,但新事物得诞生总是在质疑,了解,论证,接纳或消亡的过程,因此web3.0未来是不是炒作概念还未可知,毕竟web3.0的本质是开放和多赢的技术。这势必将是行业的又一大进步,我们期待未来在web3.0的彼岸与大家相遇!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文字素材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用户学习参考,促进业内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并致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